我國油氣回收行業已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歷程了,我們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但是我們的技術已經有著很大的進步,對于油氣的回收率了也能達以百分之九十以上了,所以說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我們的還是需要不斷的發展進步,需要進地技術創新,讓油氣回收技術更上一層樓。對于油氣回收我國國家政策上也有前著保護和支持政策。當然我們在不斷發展的道路上,也要認清自身的一些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目前 我國油氣回收行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管理到位難
首先是沒有統籌管理體系,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和指導。早在2001年,國家八個部辦委《關于加快發展環保產業的意見》(國經貿資源[2001]517號)就要求“各級經貿委要切實擔負起組織協調環保產業發展工作的職責,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協同配合,形成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共同促進我國環保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但是至今油氣回收行業仍然沒有統籌管理的部門。
一些城市和地區也有多個部門都在過問油氣回收的情況,如城市建設部門涉及城市交通與加油站、油庫布局的問題;安全監管局涉及加油站、油庫安全運營的問題;公安部門涉及加油站、油庫建設的防火安全距離規劃問題;當地環境保護部門、發改委、科技局等也都由于涉及到其職責范圍而關注油氣回收的事情。各個部門都能依據有關的文件和自己的職權范圍,以上級管理部門的身份涉足對油氣回收企業的管理。但由于是多部門管理,所以管理很難到位。如,2007年4月,某產品質量保障中心通知一些油氣回收廠家,要了解油氣回收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各廠家交付5000~8000元,就發給
“油氣回收產品的質量信譽雙保障示范單位”證書和獎牌。這個中心實際上并不了解油氣回收,也沒有為油氣回收廠家提供過任何服務,而只是通過濫發證書和獎牌來達到贏利目的。部分油氣回收生產廠家雖也加入了當地的有關協會,但由于不是專業協會,因此沒有關于油氣回收的專業活動。各地的油氣回收生產企業之間也缺乏牽頭人,因而無法組織各企業進行以行業發展、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為內容的交流。且油氣回收產品的生產目前尚未實行“許可證制度”,產品出廠也沒有部門監督檢查。
曾經有少數油氣回收設備生產企業議論組織“油氣回收行業協會”的問題,但終因市場、產品都不成熟,一時難以形成共同利益機制而放棄。
——技術創新難
1)沒有高層次的技術研發機構與生產企業合作。在油氣回收技術和產品開發過程中,國內一些石油石化科研院所有資深力強的專業技術隊伍和先進的軟硬件,以及開展許多研究積累的經驗,但現在的油回收產品生
產企業卻與這些科研機構基本沒有什么合作。
2)油氣回收產品生產企業自身缺乏人才、資金,缺乏健全的技術工藝管理及先進的產品質量檢測驗證條件。由于檢測分析設備昂貴,工廠沒有檢測條件及專業檢測技術人員,很難驗證產品的質量和設計數據以及改
進產品的技術參數,所以一些廠家總是停留在產品開發小試階段。有的廠家采取求助外地有關機構承擔產品取樣和檢測分析的方式,但由于存在模擬試驗與現場的實際差異,以及甲地采樣乙地分析、采樣和分析間隔時間長的差異性等原因,企業對拿到的檢測報告仍不放心、不采信,不能利用分析報告指導產品質量的改進,更談不上技術創新。
由于人才缺乏,2007年大連市某企業為尋找油氣回收的技術人才,甚至發布了“海外人才需求報告”。有的企業忙了幾年,終因沒有突破技術難點,不得不放棄自己做過的吸附和冷凝工藝技術,轉而求助于外商或做了外商的技術代理。
3)關鍵配置的國產化問題尚未解決、難點尚未突破。目前,油氣回收吸收法的難點是吸收劑,需要開發吸收油氣量大、分離油氣方法簡易的吸收劑;吸附法的難點是吸附材料(活性炭),需要初始鈍化容易、脫附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活性炭;膜分離法的難點是膜元件,需要改進國產化膜材料的質量、提高使用壽命、打破對進口膜的依賴;冷凝法的難題是換熱器,需要適合油氣動態特性的結構。江蘇中川通大環保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開發出了油氣回收專用的新型換熱器。
——難以形成規模
目前,國內自稱可以承攬油氣回收工程、提供油氣回收產品、開展油氣回收服務的企業有100多家,而實際具有工廠生產條件的不超過10家,且具有的生產條件大多僅是廠房而已,技術工藝落后。如果從資金實力、技術力量、硬件設施、軟件功能配備等方面考察,具備生產實力的企業就更是寥寥無幾了。企業本身“個頭小、力氣小”,很難發展壯大,加之同行企業家之間各自為戰,缺乏協同合作,結果就更加阻礙了企業自身及行業的發展。
目前,油氣回收企業隊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原有產品或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尋找經濟增長點而增加了油氣回收產品。如一些原來做石油石化儲存庫施工和工程服務的公司、原來做廢水或廢氣處理的環保公司、原來做加油站和石化設備經銷的公司,雖然本身有一定的業務維持開銷,企業生存沒有大問題,但在發展方面還有一定壓力。另一類屬于看好油氣回收市場前景而新組建的公司,這些公司籌集到一定的資金就開始運作,有的也有了一些收益;有的則只是做了一些宣傳,或僅做出了樣品,樣機就運轉不起來了。2000年以來新注冊的油氣回收設備供應或生產公司中,多數屬于這種情況,其中部分公司已經關閉或歇業。
從宏觀上講,國內的油氣回收行業目前仍然處于自發盲目發展階段,規模小、起點低、裝備差,發展緩慢。行業成熟尚待時日。
所以說我們需要先認清自身的一些不足之處,這樣才能更好發展油氣回收技術。